- 科技哲学 点击榜
- 认识和肯定科学的价值
- 科学与宗教:走向理解的关系研究
- 《促进交叉学科研究》述评
-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辩护及其限度
- ABC—STORM 哲学宇宙模型和宇宙哲学
- 科技成果的界定及知识产权保护
- 试论科学技术传播的社会价值
- 当前我国社会分层对科技精英的影响
- 布赖恩·温的公众理解科学理论研究:内省模型
- 科学知识话语的空间转向与科学地理学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科学的联姻
- 试论科学家科普角色的转变及其评估
- 浅析我国传统科学思想
- 科技伦理和责任分析
- Internet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 当代“两种文化”冲突的意义——在科学与人文之间
- 论科学理论的“实在”基础
-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
- 科学追求的并不是真理
- 透 视 现 代 性
- 浅析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兼谈科学与宗教的联系
- 论科学发展观的法哲学价值
- 捍卫纯粹科学的理想
- 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个层次
- 日本公众理解科学实践的一个案例: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共识会议”
- 科学社会学的“人类学转向”和科学技术人类学
- 当前我国科普工作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 建国以来我国科普发展的历史回顾
- 社会建构对科学哲学的挑战
- 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看工程创新
- 2009-02-25安徽科技发展30年回顾
- 摘要:文章通过回顾了30年来安徽省的科技发展情况,根据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把安徽省科技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创新的发展阶段。总结了每个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关键词:安徽省;科技发展;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安徽科技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安徽省2007年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7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4万人,比2006年增长4.2%。科研机构....
- 2009-02-25量子力学对经典科学世界图景的变革
- 摘要:20世纪三次物理学革命之一的量子力学在诸多方面对经典科学世界图景进行了变革。量子力学突破了经典科学的机械决定论,使之转化为非机械决定论;使得科学认识方法由还原论转化为整体论;使得科学思维方式由追求简单性到探索复杂性;确立了科学活动中主客体互动关系。关键词:量子力学;经典科学世界图景;非机械决定论;整体论;复杂性;主客体互动Abstract:Asoneofthreerevolutionso....
- 2009-02-25论科技道德的激励功能
- [摘要]科技道德的激励功能,就是通过理想、榜样、评价等外在诱因和科技工作者本身的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等内在动力,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一股激发、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诱发他们发明创造的欲望,立志献身科学,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追求科学真理而奋斗终生。[关键词]科技道德;激励功能;理想;道德榜样;道德评价Abstract:Theincentivefunctionofscientifican....
- 2009-02-13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看工程创新
- 摘要:基于实践的知识论立场,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在现实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知识的生成与应用相关联,并生成彼此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知识形态。它们在实践的联系中形成一条无形的科学—技术—工程—产业(STEI)“四元知识链”。从“四元知识链”来看,工程创新是凝结于工程“人工物”中的工程知识被并入到生产函数中以获得首次商业化应用的过程。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理解工程创新,对知识经济时代现实中的工程创新有着....
- 2009-02-04社会建构对科学哲学的挑战
- 摘要:社会建构主义以其激进的姿态向科学哲学提出了挑战,目的是要用社会实在论来取代自然实在论。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对称性取代合理性、以发现的语境取代辩护的逻辑、以建构论取代实在论。这种挑战打开了科学知识广阔的社会与文化分析语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却牺牲了科学赖以存在的自然基础。摆脱这种困境的出路在于走向科学的实践观。关键词:社会建构;科学哲学;科学实践Abstract:Soc....
- 2009-01-29当前我国社会分层对科技精英的影响
- 摘要: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一个国家社会设置应当引导智力精英从事科技事业,这会提升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大发展。陆学艺先生的作品《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反映出我国社会分层的导向性不足。关键词:社会分层;科技精英;社会流动在当今世界进入的“知识经济”中,科技的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科技的发展不可否认地带给人类社会极大的挑战与困境,如核战争、克隆技术等....
- 2009-01-29布赖恩·温的公众理解科学理论研究:内省模型
- 摘要:温是英国公众理解科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位重要人物,通过对坎布里亚羊事件进行详细分析,温认为,在英国的公众理解科学中,有问题的不是公众对科学的无知,而是科学自身和科学机构的无知;但是科学及其机构却没有意识到他们自身的缺点,缺乏内省性。相反,这种内省性在坎布里亚地区的公众中却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温对传统的英国公众理解科学理论模型提出了批评,提出了他对公众理解科学的看法。本文讨论分析了他的可称为....
- 2009-01-29科学知识话语的空间转向与科学地理学
- 【内容提要】本文在当今学术话语空间转向的背景下,分析了科学风格和科学现场(主要是实验室)空间化研究的情况,认为科学知识空间化导向的科学地理学研究相对于“普遍主义”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是一个进步,但因为它强调社会化的空间概念,所以又有着强烈的否定科学理性的“特殊主义”色彩。【关键词】社会空间/空间转向/地方主义【正文】关于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和科学知识,人们一直是奉行普遍主义的观念在客观本体论、方法论....
- 2009-01-29科学传播的媒体转向
- 摘要:传统的科学传播研究忽略了媒体的作用。媒体并非只是科学传播的一个中介,媒介技术的改进、媒体自身独立性的增强使科学传播越来越受到媒体力量的牵制,并影响到科学传播的进程。一科学传播的界定在传播学的概念中,传播是一种共享信息的过程,从广义上来说,所有活的有机体都有传播行为。而人类传播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创造和使用符号。科学传播作为一种交流共享的活动,是人类传播的一个类型,只不过是限定到与科学有关的范围之....
- 2009-01-29浅析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兼谈科学与宗教的联系
- “上帝不是在掷骰子”,这是爱因斯坦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对此很多人感到诧异,象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难道也信奉上帝吗?这个问题也曾引起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广泛关注,大多数人认为,爱因斯坦信仰的“上帝”决非宗教徒所信仰的拟人化的上帝。诚然,这种理解是对的,但仅仅指出这一差别是不够的,因为它只回答了爱因斯坦“不信仰什么”,而没有进一步说明他“信仰什么”。爱因斯坦是一个有着深沉宇宙宗教感情的人,而且在科学....
- 2009-01-29捍卫纯粹科学的理想
- 摘要:或纯粹科学面临的境遇是相当严峻的,一般而言总是要排斥纯粹科学。捍卫纯粹科学的神圣理想就是捍卫科学的自主性和科学研究的自由。纯粹科学的精神气质或规范结构(包括社会规范和认识规范)确实能够作为、而且也部分成为人们的标准楷模和理想追求。因此,应该给基础研究以必要的支持。当然,应该认真考虑,选择什么基础研究课题去做。要警惕和防止另一种倾向——过甚地钻牛角尖——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 2009-01-29试论科学技术传播的社会价值
-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大量事实和充分论证,阐明科学技术传播的积极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对其消极的方面作了一些分析。作者认为,科学技术传播是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环节或条件。【关键词】科技传播/科技意识/科教兴国【正文】科学技术传播(TheTransmissonofScienceandTechnology以下简称科技传播)是指科技信息的交流、沟通与分享的过程或行为。它是实现科学技术是第....
- 2009-01-29科技成果的界定及知识产权保护
- 摘要: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科技成果包含着众多的内容,在我国现行的科技成果管理体制下,对获得的科技成果应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没有有效的保护手段,科技成果将无法得到保护。关键词: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Abstract:Intheprocessofscientificresearch,technologicalachievementinvolvesvariouscontent....
- 2009-01-29ABC—STORM 哲学宇宙模型和宇宙哲学
- 目录前言第一部分ABC-STORM哲学宇宙模型中的概念1.定义2.A的由来3.宇宙原始汤的由来第二部分ABC-STORM哲学宇宙模型第三部分ABC-STORM哲学宇宙模型的进一步解释1.A(黑宇宙)2.B(亮宇宙)3.C(智慧)4.STORM(风暴)5.原始汤(PrimordialSoup)6.生命时间(lifetime)第四部分宇宙哲学(Cosmology)1.对于宇宙哲学的认识2.‘完美无原因....
- 2009-01-29转基因技术的伦理辩护及其限度
- 摘要: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它的出现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持不同的伦理立场——支持或否定。当然,两者都没有足够的理由。要摆脱这一困境,有必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建构一种新的自然观。这种新自然观的基本立场是:立足于人类是自然大家庭中的成员这一科学事实,把人类的活动纳入自然演化的一个....
- 2009-01-29《促进交叉学科研究》述评
- 摘要:科学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繁荣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诸如资源、环境及和平安全等重大课题。人类所面临的这些复杂课题都需要通过交叉学科研究才能够得到解决。本文主要对美国科学院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的《促进交叉学科研究》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和一些重要观点(如出版物对交叉学科的影响)进行介绍,并就促进我国交叉学科研究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交叉学科研究;评估在当今世界科学....
- 2009-01-29科学与宗教:走向理解的关系研究
- 内容提要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冲突模式”有其特定的学术基础,随着那些作为基础的研究结论日益遭到挑战,两者关系的研究也应该走出旧的模式。本文正是为了这一研究角度的转变,将科学与宗教的内涵、结构、认同机制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超越辩解或反驳、走向综合理解的可能性。关键词科学宗教基督教关系自从德拉坡(J.W.Drapper)的《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1874)和怀特(A.D.White)的《基督教国家中的科学....
- 2009-01-29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科学的联姻
- 摘要:发源于西方的近代科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力量型”科学,它以其“效用”服务于意欲“控制”的人类权力意志,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可以为克服西方“力量型”科学范式的界限作出贡献。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觉悟对于纠正西方“力量型”科学的缺陷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能否起到主导作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觉悟推进为整个人类文明的生态价值方法和生态价值观,这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超越程度。中国传....
- 2009-01-29试论科学家科普角色的转变及其评估
- 摘要:今天的科普事业逐步呈现出自身的规律和新特点,科普主体的分化与职业化已渐成趋势,科学家在科普活动中的传统角色以及评估方式需要有所改变。本文首先从传播理论上对科普职业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继而从评估角度针对科学家的科普职责提出一个可行的思路,以适应当代科普发展趋势。关键词:科学家;科普角色;职业化;评估Abstract:Nowadayspopularizationofscience(PS)has....
- 2009-01-29继往开来,迎接中国科学学发展的新局面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天津隆重召开,这是我国科学学界的一件大事、一件盛事、一件喜事。130余位理事和特约代表,不远千里从祖国各地走到一起,欢聚切磋,共商学科发展大计。这次盛会充分显示,我国科学学事业的天空中,可谓群星璀璨,人杰济济,预示着我们这项事业必定会更加兴旺发达。刚才,我们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龚育之教授说,我们中国的科学学研究,乃是与改革开放同寿。这也就是说,我们科学....
- 2009-01-29公民科学素养测试及其困难
- 摘要:国际上通用的三维“公民科学素养”概念及部分测试仍然存在相当多的理论问题和操作上的难点;此测试的完善化,需要从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等学科中汲取营养;针对我国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我国应当建立自己的观测与评估体系。测试中的问题也部分反映了“缺失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关键词:公民科学素养;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Abstract:Thegeneralthreedimensionalconcep....
- 2009-01-29论科学发展观的法哲学价值
-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法哲学的视野来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丰富人权价值涵属的法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促进社会正义实现的法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深蕴法治思维的法哲学方法论。分析科学发展观作为方法论的法哲学意义,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一次重大创新。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权;正义;法治思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
- 2009-01-29建国以来我国科普发展的历史回顾
- 中国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与西方科学的输入和传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对西方科学的逐步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向大众普及科学、重塑国民素质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将赛先生大张旗鼓地请进了中国,很快中国社会上就掀起了一场传播、普及科学的浪潮,并使科学取得了“无上尊严的地位”,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至今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爱国志士深知赛先生对于....
- 2009-01-29当前我国科普工作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 摘要:本文对当前我国科普工作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当代科普与社会的关系,当代科普主体的分化趋势,科普内容与科学素质,科普工作与学校教育,我国科普工作与国外的国情差异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关键词:科普工作;科普主体;科普内容近年来,科学普及、科学教育、国民科学素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汇。在科学普及活动中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等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我国《科....
- 2009-01-29科学社会学的“人类学转向”和科学技术人类学
- 【内容提要】本文从科学社会学的人类学转向谈起,说明这种转向把科学视为人文文化诸系统之一,并采用人种志这种经验方法研究科学活动,因而进入了科学技术人类学领域,文章的最后部分提出了深入研究科学技术人类学的若干问题。【关键词】人类学转向/人种志方法/科学技术人类学/文化解释学/本土方法论【正文】社会学与人类学1是两个有着密切关系的独立学科,在它们的发展史中,其理论与方法的互相渗透与借鉴,对这两个学科都产....
- 2009-01-29日本公众理解科学实践的一个案例: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共识会议”
- 中文摘要:随着公众理解科学理论的发展,在“缺失模型”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之后,各国开始探索让公众参与决策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公共性事务的方式,共识会议就是其中一种很具代表性的尝试。本文以日本2000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共识会议作为案例,对其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这种研究从一个特定的方面使我们对于日本公众理解科学实践有所认识,并可带来有益的思考。关键词:共识会议公众....
- 2009-01-29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个层次
- 1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多种学说或观点,如所谓的“冲突说”、“相互关联说”、“认识的不同状态说”、“完整知识说”等等(注:“冲突说”认为科学与宗教之间是绝对对立的冲突关系:科学代表着真理,宗教代表着谬误;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1875年英国科学家J.W德雷伯(J.W.Draper)的《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相互关联说”认为,科学与宗教处理的是不同领域的事情,各自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
- 2009-01-29概论科学是天使还是魔鬼
- 摘要:从科学发展及其应用的历史、科学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之间的关联以及科学的社会研究等角度进行分析,“科学是天使还是魔鬼呢?两者都是或都不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要具体分析,给出全面深入的看法。关键词:科学;正效应;负效应;天使;魔鬼在我国,人们对科学的一般看法和态度比较普遍集中地体现在对“科学是天使还是魔鬼”的断言上。断言不同,表明人们对科学为什么会造成正负效应以及造成了怎样的正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