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中的人才流失问题原因及策略探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人才管理现状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比较落后,管理经验不充足,发展比较缓慢,再加上世界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中还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才在企业中发挥空间有所限制,所以近几年来,人才流失问题已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根据调查统计,自1982年以来引进的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民营企业流失率为18.5%,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流失率,民营企业已达到14.7%和33.3%。大部分人才流入到大型外企公司,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技能储备和经验储备,所以是这些企业的骨干力量。另外,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其体制方面已经逐渐发生了转变,人员流动相对宽松,这使得企业的从业人员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可以自主进行择业。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重视人才流失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防止因人才流失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二、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1.中小企业限制了人才发展的空间。就目前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给人才的发展空间有限,限制了人才的能力施展,究其原因,由于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则,很多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公司本身的核心定位不突出,过于重视企业的短期利益,忽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部分员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离开企业,造成一定的人才流失。

2.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在这里主要是指企业的考评奖励制度。中小企业的绩效评测系统不健全,考评指标比较单一,考评方法不正确。在评价的过程中,企业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职业特点等因素进行评定,同时也忽视了员工的差异性。长期以往,企业的管理制度严重打击了员工工作的上进心和工作态度。另外,企业没有根据不同员工的需要进行有效的激励,因此效果不佳。

3.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导致人才流失。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等其他原因,我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这也会对人才的流动造成影响。一般来说,东部的企业由于经济收入较高,工作机会较多,科技实力较强,生活水平条件较高,总体而言,东部吸引人才的因素比中西部要多,因此,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可以导致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

三、防止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策略

1.关注长远利益,提供良好的企业前景。作为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相比短期利益,企业更加应该关注长期利益,眼光长远,科学决策,定位准确,从自身的质量出发,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确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以此来吸引人才,提高员工的忠诚度。除此之外,企业不能一味地任用熟人或亲人,在部门位置的设置上,要选贤举能,不能任人唯亲,扩大人才的任用空间,充分挖掘并发挥他们的价值。

2.完善企业的考评奖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中小型企业应该制定一套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结合市场需求、工作特点和人员的工作额度,扩大考评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正确客观的考评方法和考评原则,进行个人绩效评定。同时,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奖励机制,包括物质奖励机制、精神奖励机制、人才开发机制、利润共享机制及其人才竞争机制。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员工进行不同的机制分类,注意和员工的生活交流和工作交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企业还可以针对员工进行人才培训,帮助员工及时解决工作难题,同时人才培训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源的管理和运用。

3.更新企业的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我国古代作战经常强调人和的关键性,在企业中也是一样,企业要以人为本,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企业要定期对公司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计划,让员工明白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扬长补短,让其感觉到自身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自我贡献感,以此避免人才流失。除此之外,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取向进行观察,在合理的程度下,适当地调整员工的职位,对于那些能力较差的人员,也应给予一定的培养或将其调换到与之相适应的岗位。

4.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减少地区经济差异。从宏观方面来看,我国中西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帮扶。东中西部的差异已经成为定局,政府应该避免这种差异继续放任扩大,给予中西部地区一定的资金补助,并派有技术经验的人才驻扎到中西部,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另外,政府也要为当地引入一些先进的科研设备,实现共同富裕。

(尤瑞,男,河北人,中级经济师、中级统计师,研究生学历,单位: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