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其特殊性,其产品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影响,而思政工作直接影响文化企业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发挥,应得到足够重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内容。
一、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人既有物质需求,更有精神需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的满足。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把它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文化企业,直接担负着这一重任。文化企业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引领企业发展的方向,能够团结企业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发展,能够实现企业和个人的价值。因此,文化企业的思政工作无论对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很多文化企业并没有借助其文化优势,发挥特长,把思政工作越做越好,而是注重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产品的文化内涵,思政工作呈现出较为薄弱和落后的现状,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重视程度不够
文化企业自上而下缺乏对思政工作的足够重视。文化企业有其特殊性,它既要追求经济利益,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其产品更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其他行业相比,文化企业的管理层本该更加注重思政工作,其员工也应有更高的精神情操和职业道德。而事实上,文化企业的负责人大多更看重看得见的成果,注重追求经营指标和文化产品带来的物质利益,而忽略了思政工作创造的精神成果。大多数员工也只注重自身的发展和企业提供的物质报酬,对于企业开展的思政活动视而不见,积极性不高,甚至缺少职业道德,缺乏进取精神,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文化企业的发展,与文化企业的精神追求背道而驰。
(二)工作方式落后
在文化企业中,思政工作的方式还比较落后。思政工作人员大多是年龄较大的“老同志”,这些人员做思政工作时喜欢讲大道理,用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喜欢照本宣科,很少变通,用一套方法“对付”所有员工,使年轻员工较为反感,甚至对立,思政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工作内容陈旧
文化企业做思政工作时,不能结合党的最新理论知识,不能紧跟国家的相关政策,不能结合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联系员工的兴趣爱好,教育的内容大都是革命传统、党史理论等,不能紧跟时代步伐。这些相对陈旧的内容虽然在早些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毕竟与时代特征相去甚远,青年员工兴趣不大。
(四)思政工作队伍不合理
在文化企业中,政工队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由于思政工作在文化企业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大家更乐于钻研本职业务,很少有人主动来做政工这“清水衙门”的工作,这就导致政工队伍的“断层”。很多文化企业的政工人员都是清一色的老同志,年轻人都避而远之,思政工作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三、如何创新文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要做好思政工作,企业所有人员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领导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引领者,应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思政工作,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思政工作对每位员工的健康成长和职业发展都有指导意义,因此,每位员工也应积极参与、认真对待这项工作。
(二)创新工作方式
要做好文化企业的思政工作,工作方式上必须有所创新。首先,要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可利用互联网、电视、微博、微信等方式开展思政工作。其次,教育方法要创新。要改变以往的说教式教育,开展“实例展现”、“身边教育”等,让员工从真实发生的故事中,从身边的优秀同事身上学习,受到教育和感染。最后,活动内容要创新。思政活动不能搞套路、走形式,而是要切实通过丰富新颖的活动内容提升思想认识,塑造精神品质。
(三)创新工作内容
首先,思政工作内容必须紧紧结合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政策,这样才能保证方向正确。其次,要结合企业特征。要把文化企业的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发展目标、战略规划,产品生产等联系起来。第三,要结合员工的真实需求。不同时代的员工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投其所好”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四)完善思政工作队伍
首先,要做到年龄结构的合理,一般是老中青结合,以保证思政工作的持续发展。其次,要做到人数的适当。目前政工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要按照企业总人数和科学比例进行合理的配备。当然,要完善思政工作队伍,企业还要给予足够的经济保障和支持。
总之,文化企业的思政工作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企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工作方法、工作内容的不断创新和思政队伍的进一步完善,文化企业的思政工作定能得到可持续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