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政策是通过制订扶持政策,采取激励措施,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改革开放成果,调动全社会参与旅游休闲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带动众多行业的发展。该政策于2010年2月开始实施。本文通过对试点市梅州与非试点市湛江之间比较,对广东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效果进行评估。
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定量数据为2009 年和2011两年市旅游业人均收入及人均消费情况,其中试点市梅州为干预组, 非试点市湛江为对照组。
2 研究方法
倍差法
对定量数据采用倍差法进行分析,假设2009 年试点市与非试点市国内旅游业收入分别为Yt0,Yc0,2011 年分别为Yt1,Yc1,则政策带来国内旅游业收入的净变化为DID =ΔYt-ΔYc=(Yt1-Yt0)-(Yc1 -Yc0) ,倍差法的基本模型公式为:Y=α+βt+γd+δtd+ε,其中α 为常数项, β 为随时间变化的自然趋势效应, γ 为样本间的差异效应, δ 为干预带来的净效应, ε为不可观测的影响因素,t为时间虚拟变量,试点前t=0,试点后t=1;d为虚拟变量,试点区d=1,非试点区d=0..利用Excel 2007 整理获得的定量数据并导入Eveiw6.0 构建数据库,分析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对的试点市国内旅游业收入的影响。
3 结果
干预组梅州2009和2011年国内旅游业收入分别为48.51亿元和113.94亿元,增长率135%,对照组湛江国内旅游业收入分别为51.64亿元和90.56亿元,增长率75%。
表1 倍差法测算干预组地区国内旅游业情况
3.1 干预组国内旅游收入变化情况
无论是应用自身前后对比还是使用倍差法分析,梅州国内旅游收入均呈上升趋势,采用自身前后比较,梅州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35% ,采用倍差法控制其他非国民休闲旅游计划政策因素带来的指标变化影响后发现,国民休闲旅游计划政实际造成梅州国内旅游收入上升,净效应δ为正(δ=21.27115)(见表1),指标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
3.2 梅州与湛江旅游人数情况对比
梅州与湛江国内旅游人数均大幅度增长,但湛江增长明显高于梅州,其原因在于2009年湛江旅游业未被社会关注,开发力度不够,旅游人数基数小;第二,湛江常居人口数量多于梅州,2011年分别为426.81和706.92万人;第三,湛江依靠优越的旅游地理位置,旅游景点多于梅州。第三,通过对地区三星级以上宾馆数量的变化情况比较,梅州增长率为93%,大于湛江。
4 讨论
4.1 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促进梅州旅游业发展
梅州地理位置和交通上并不优于湛江。但通过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政策使梅州取得优异成绩。 第一,梅州文化是招牌,人才是特产,生态是优势。通过一系列大型主题活动的策划开展,梅州的客家文化、绿色生态、红色经典三大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逐渐发挥其重大的产业价值、市场价值,提高了世界客都、文化梅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梅州旅游业进入急速发展的时期。 第二,南航为梅州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梅州与南航合作是计划之一,南航在确保梅州至香港、梅州至广州航班正常飞行的基础上,开通梅州至深圳、厦门、上海、北京、台湾等航线,并利用本身的航线网络、营销网络和服务网络等资源,为梅州宣传世界客都旅游品牌提供优惠条件,把梅州打造成中国最佳国民旅游休闲目的地。第三,政府的资金支持也是重要条件,广东省中旅计划投资五亿元人民币,在资源开发、设施建设、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与梅州开展全方位的旅游合作。
4.2 湛江旅游发展建议
第一,细分市场,发挥优势。在优越的地理位置基础上,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媒介加强宣传,提高湛江海滨旅游景点知名度开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和出行的舒适性。
第二,政府加大投资及规划,保护尚未开发的海岸沙滩,先基础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对尚未污染和利用的海滩开发为旅游景点,并加强监管和保护。
第三,建立完善健全的融资平台,为风险投资公司和旅游相关行业创业者提供一座便利桥梁,达到双方互惠互利的效果。并定期举行与旅游相关的大学生活动和比赛,提高大学生对湛江冰海旅游业的关注,为建设湛江知名城市滨城市增添动力和机会。
第四,通过高等院校培养一批旅游业专业人才,为湛江的滨海旅游业发展壮大提供优秀的接班人。学校与滨海旅游企业合作设立实习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实现培养人才和提高知名度“一举两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