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C-0034-02
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有两种场面:其一,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兴趣盎然,全神贯注。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其二,教师枯燥乏味地讲,机械重复,呆板地做题、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木然,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时间,是什么原因造成截然不同的场景呢?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深入思考。
一、改变教育理念、完善教学设计
好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导引。数学指导思想和数学教育方法是数学理论体系的灵魂。数学教学要用数学的观念、数学的方法和数学的思维来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这应该是一般数学教学中遵循的法则。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观念,在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思考问题,这种观念会支配他的思维,发挥无形的作用。
所以教师的数学课必须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样才能教会学生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数学的基础。
数学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程序,使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按照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世界。例如《角的概念推广》,一般只讲数学角,效果不理想,实际情况是学生认识了大量的生活中的角。传统的讲解教学角效果不佳,没能把教学角与现实生活链接起来。教师完全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联系生活的角,然后经过分类认识数学角。除此之外,发挥学生的感知引导学习,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教学,对教学内容深入探讨,获得直观、具体的印象。又如,讲授三垂线定理这一重要内容的时候,先让学生在纸平面M上画一条直线DE,把直角三角板ABC的一条直角边BC垂直于直线DE,使另一条直角边AC垂直于平面M,之后让他们用另一块直角三角板量一下角ABE是否直角。通过实践测量,学生会加深对三垂线定理的直观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讲解推理出:如果平面M的斜线AB的射影BC与平面M内直线DE垂直,那么斜线AB也垂直于DE,即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二、激发学习热情、留下思考空间
教师适当的鼓励、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的赞美与鼓励是学生学习的精神动力。不断修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和教师教学中的偏差,是师生之间理解与宽容的基石,可以增进相互信任,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考核、评价、反馈指导配合,良好的教学效果尽在掌握中。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充满学习的动力,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的状态,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所有的教学都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学习的主体毕竟是学生.当好组织者、引导者是教师的职责与本分;做好学生,学业优良还要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深入地思维。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预留足够思考空间与思考的机会。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至少给出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去想,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他会还是不会、评价他是否认真听课了。那些需要深入思考、仔细分析、需要用创造性思维思考的问题,更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空间。这是数学教学取得成功、收到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三、尊重学生需要、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
优秀的教师能够熟练地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加以认知转化,形成独特的教学形式,依据受众的需要传达给学生,这既是针对性的数学能力培养,也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教学与课堂练习并重,当然不能偏颇,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课堂练习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培养数学兴趣的必要步骤。运用精心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给他们展示才能的机会。教师利用科学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学生在丰富有趣的练习中增强兴趣、发展了思维、增强能力。
中专生年龄小,心理不成熟,人格还在逐渐发展和成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差异。要尊重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各方面的不平衡发展和他们不同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教育教学。使用不同水平的问题,尽可能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来,各有所获。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相信学生潜在的能力。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信其道、亲其师”,以数学的权威、亲和的形象吸引学生,乐于接受来自老师的教导,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有效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顺利开展教学,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习兴趣、达到数学教学目的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心理因素,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索精神。中专生对学习目的、人生未来任务远没有树立起明确的认识,他们的学习欲望一般都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环节里,在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中。吃透教材,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强大的吸引力把学生带入数学的王国,体验领会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数学课教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进程中,针对学生实际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消化于无形。以有趣的提问落实知识点,以提示性的问题转入新知识。创设最佳的情境,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效利用学生“好胜”心,设置一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兴趣都有师者的激发引导,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不例外。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体验,强化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发展联系。教师随时把握有利时机,鼓励、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中完成学业。